物业事虽小,件件牵民心。公共收益使用、服务履约打折扣、侵占公共资产等“家门口的事”,更是直接关系业主的切身利益。2025年7月25日,咸宁市住新局启动物业领域集中整治行动,对前期发现的1440个问题进行“大起底、大排查”。一个月过去了,问题整改情况如何?老百姓从中获得了哪些实惠?今天,《咸宁物业群腐整治纵深推进系列报道》推出第一期《小区公共收益监管既要“治标” 更要“治本”》。
云上咸宁报道(记者 张聪 通讯员 杜春宝 李俊 周耀)近期,一场针对物业领域的专项整治行动,让赤壁市新领地小区公共收益账目首次清晰可见,也让居民们终于感到自己成了小区的真正主人。“现在手机上就能看到小区公共收益的每一笔收支,我们真正做到了心里有数。”新领地业委会主任熊新建说。
就在几个月前,情况还大不相同。6月11日,赤壁市2025年“物业服务履约不到位、侵占业主公共收益等问题”专项整治通报(第一批),公开曝光广东金宇科技物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赤壁分公司(服务于新领地小区)存在未按规定公示公共收益收支情况、设施设备维护不到位、电梯五方对讲呼叫无人应答等问题。赤壁市住建局对该物业服务企业下达整改通知书,责令其立即整改。
此次整治范围是咸宁全市,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物业服务履约不到位、侵占业主公共收益等突出问题。咸宁市住新局在7月份成立5个督导组,深入一线推进相关工作。
整治行动开始后,赤壁市住建局组织街道社区、物业公司、业委会三方,对新领地小区2025年以前的公共收益进行了全面清理。这项工作并不轻松。大家通过查阅原始资料、现场走访调查等方式,逐步完善信息,做到底数清、情况明。
整治前,新领地小区的公共收益账目不清,且业委会使用个人账户管理公共收益,存在较大风险。整治后,公共收益已转入业委会公共账户。熊新建介绍:“清理了历年收益情况,按照业委会与物业公司签订的物业管理协议中约定的比例分成,将公共收益足额转入业委会公共账户。”
公共收益从私人账户转入业委会公共账户。这种创新的“共管账户”模式要求账户开设主体、属地社区及银行三方共同监管资金流向,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。这种变化不仅保证了公共收益资金安全,也提高了小区管理透明度。
新领地小区经过整治,除了公共收益变得公开透明和管理规范外,还解决了居民关注的电梯安全、消防安全两个问题。整治前,小区电梯的五方对讲系统故障重重,形同虚设;通过集中排查、集中修理维护,并健全管理制度,电梯五方对讲系统随时可以正常使用,解决了相关安全隐患。整治前,消防泵房、管道缺失或维修管理不到位;通过配备消防栓、消防喷头等器材,消防设施随时能保证正常使用。
8月21日,记者走进新领地小区看到,电梯运行平稳,消防设施齐全,楼道整洁无杂物。
在小区居住10多年的61岁的刘胜林感慨道:“现在,一点芝麻小事,业主一个电话,就有人上门解决。物业公司、社区、业委会等多方都参与小区管理,小区环境越来越好,老百姓幸福指数越来越高。”
赤壁市北站社区副书记吕康民说,赤壁市北站社区共有17个小区,这次赤壁市住建局开展的物业整治行动,帮助社区重点解决了一批老百姓关注的公共收益清退、小区规范停车、消防设施缺损、电梯维修等问题。这些问题的解决,不仅改善了小区居住环境,为小区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,还为社区提供了宝贵的基层管理经验。
新领地小区的变化是全市物业管理领域专项整治的一个缩影。据了解,截至目前,全市共推动579个小区公开公示公共收益,已有422个小区设立业委会公共账户,累计清理规范公共收益资金320万元。此外,市住新局针对当前小区公共收益管理不规范问题,正在着手研究制定“咸宁市住宅小区公共收益管理实施意见”,从制度层面解决此类矛盾纠纷。
市住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对于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中发现的典型问题,将逐一建立长效管理机制,力求形成“排查—整改—反馈—提升”螺旋式整治闭环,从而达到“治标”到“治本”的跨越。
一审:余梦婷
二审:陈玲
终审:汪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