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上咸宁报道(记者 罗世喜 洪瑞)眼下,咸安区近万亩“再生高粱”迎来第二次收获,这种“种一茬,收两季”的再生种植模式,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、农民增收。

11月21日,在咸安区向阳湖镇祝垴村,种粮大户王吉正利用联合收割机对已成熟的高粱进行收获,这是时隔3个月后,王吉在同一块地再次收获高粱。今年,王吉在祝垴村流转了600多亩土地,全部种上了“再生高粱”。高粱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,9月份进行第一次收获,11月下旬进行第二次收获。
“根据今年种植的效果来看,统计每亩的产量是在700斤左右,第二茬每亩产量比第一季要稍高一点,每亩产量在800斤左右,总共两季加起来在1500斤左右,如果算毛收入,全年每亩高粱种植收益在2500元左右。”王吉介绍。
再生高粱是指在正季高粱成熟收获后,利用高粱茎节上的休眠芽萌发强特性,再生产一季高粱,实现一次播种两次收获。

“再生高粱割茬留茬要在10公分以下,等到20天左右出苗,再进行每亩60公斤的追肥,在后期就不需要太多的管理,因为后期温度比较低,虫害这一方面就很少。”王吉介绍。
近年来,咸安区积极落实“藏粮于技”战略,大力推广粮食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模式,通过推广种植“再生稻”“再生高粱”等技术,促进粮食增产增收。
咸安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负责人王广贤表示,咸安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,积极推广高粱种植。在新增耕地资源,包括通过“山上换山下”土地整治及耕地流出治理等方式形成的耕地上,有序发展高粱产业。全区高粱种植面积已从几年前的1000亩扩大至今年的15000亩,其中“再生高粱”面积8000亩,两季亩产可达1500斤以上,预计总收益可达1500元以上,纯收益达800元以上,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。
一审:金崇
二审:陈玲
终审:汪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