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上咸宁报道(记者 徐春梅 通讯员 黄叙东)初中阶段不仅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过渡期,更是衔接小学基础与高中进阶的枢纽与纽带。近年来,咸宁青林学校结合学校办学实际,从全局出发进行设计与安排,积极探索初中在一体化教育衔接中的新思路。
衔接“三部曲”:平稳过渡打好基础
咸宁青林学校的衔接教育分为“暑期衔接营,开学前一周,开学第一周”三个阶段。

每年七月,学校为起始年级(包括一年级、七年级和高一年级)举办夏令营,帮助学生体验新学段的课程和生活。即将步入初中的孩子们在数学思维游戏中感受逻辑魅力,在英语戏剧课上激发表达潜能,在科学探索活动中点燃求知热情。
初中部负责人介绍:“我们设计的‘青林启航’活动,让孩子凭指示图提前熟悉未来三年的学习环境。宿舍体验、学长结对等安排,也让新生在开学前就建立起归属感。”
开学前一周,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、临时班级群等线上渠道,发布报到指南、告家长书等,帮助学生与家长做好学习心态和生活方面的准备。
开学第一周则侧重学习习惯的养成。年级组制定统一学科进度计划,介绍各科学习方法,并对比不同学段的学习内容与要求差异。
“初中不是重新开始,而是小学教育的自然延伸。”初中英语教研组长熊琴说,“我们深入研究小学教材,同时与高中教师共同备课,确保知识体系无缝对接。”
在11月11日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中,七年级学生谢一晨取得不错的成绩,她分享道:“我原本以为衔接课是提前学习初一内容,还有些担心跟不上。实际上,老师们更注重方法的传授。”从语文的思维导图到数学的逻辑推理,新的学习方式让她对初中生活充满了期待。
学校还组织八九年级学生成立“新生帮扶志愿队”,开展“以老带新”活动;通过“微习惯·大力量”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自律融入集体;并邀请高中学长分享学习经验,助力新生树立目标。
学校在做好各项衔接工作的同时,注重学生全面发展,设“科创班”“优创班”,每周主题活动、每月特色赛事不断,社团及校队体系全覆盖。在各类竞赛中,学子屡获佳绩,涵盖科创、篮球、书画、征文等多个领域。累计60多名学生通过特长升入理想高中。
贯通“三学段”:教研一体搭建桥梁
咸宁青林学校始终坚持“将衔接教育融入课堂,不额外增加学生负担”的理念,在日常教学中逐步弥补学生思维短板。

初中部成效的背后,离不开强大的教研支撑。学校依托十二年一贯制办学优势,组建了“小初高一体化教研组”,推动小初高各学段的纵向贯通和各学科的横向融合。
熊琴介绍,学校从七年级开始,就设置了“回头看”的教学环节,每周固定时间复习小学词汇,并在拓展课外知识时渗透单词记忆方法,为高中阶段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。
“衔接的关键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否精准‘搭桥’。”702班班主任章娟介绍,她的教学重点首先是“慢”,开学初有意放慢教学进度,着重引导学生适应初中课堂的思维模式。
“我们的教学目标不是割裂的。”初中语文教研组长严佩举例说,“比如议论文写作,我们在初中开始播种,为高中的写作打下基础。”
此外,学校还在小学和初中之间实施教师“微循环”机制,经考核合格的小学高段教师可进入初中任教。初中部负责人表示:“这些教师熟悉小学教学模式,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初中节奏。”他强调,初中教育应是“缓坡上行”,而非“急转弯”;是“螺旋式上升”,而非“断崖式跨越”。
得益于各学段教师的通力配合,2023年,咸宁青林学校获评咸安区“质量优胜单位”。2024年中考,该校成绩位列咸安区及市直32所学校前列,多科平均分远超区平均,与名校并驾齐驱。2024、2025年普高上线率超 98%,向学校高中部状元班输送八十余人。高考成绩屡创新高,本科率达72%以上,状元班一本率高达100%。
协同“三核心”:多维共育形成合力
为帮助新生顺利适应七年级的学习生活,学校围绕“心理适应、生活适应、家校协同”三大核心,构建多维共育体系。

在心理适应方面,学校配备专职心理老师,组建“新生心理支持小组”,开设“解锁初中副本”心理课,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初中生活的变化。设立“知心姐姐信箱”,为学生提供匿名倾诉渠道,并由心理老师定期回复,给予专业指导。
寄宿生活是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重要环节。生活老师通过“内务整理实操培训”,手把手指导学生整理内务、管理时间、处理人际关系。七年级学生余蓝自从担任了寝室长,不仅学会自理,还主动帮助室友,逐渐成长为独立自信的学生。
家校共育是寄宿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。学校通过家长讲堂、家长学校、开放日等活动,构建家校长效沟通机制。开学初组织新生家长会,聚焦“小升初适应期的家庭教育重点”,提供心态调节与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。
703班班主任李伟将亲子沟通固定成“家庭作业”,每月两次抽样落实。在他看来,衔接虽重在开学,但家校共育必须贯穿始终。
假期衔接也是家校共育的最佳时期。学校设计“主题式、实践性”假期作业,如家庭感恩作业、社区服务、整本书阅读等,并要求家长通过“家校联系册”记录学生在家表现、劳动参与、电子产品使用等情况,形成教育闭环。
在咸宁青林校园里,初中三年不仅是知识积累的关键期,更是生命成长的重要支点。这条纽带,连接起的不仅是知识体系,更是每一个孩子完整而温暖的成长轨迹。
一审:余惠
二审:陈玲
终审:汪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