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上咸宁报道(记者 罗世喜 李欣 嘉鱼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卢建 通讯员 龙钰 皮博)2024年11月4日至6日,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、亲临咸宁,就蔬菜产业发展、“一老一小”民生保障、基层减负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,为咸宁高质量发展指明前进方向,注入强大动力。一年来,咸宁人民牢记嘱托、感恩奋进,以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为目标,在科技赋能、产业转型、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。本台从今天起推出《牢记嘱托看变化 感恩奋进谱新篇》系列报道专栏,生动展现一年来,咸宁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的实践成果,展示咸宁发展新变化。今天,我们走进嘉鱼县,看科技如何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。
科技创新是引领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。为突破蔬菜产业发展的技术壁垒,推动产业转型升级,今年6月,嘉鱼县携手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、湖北省农科院、武汉市农科院、咸宁市农科院等多家科研机构,共同组建了蔬菜产业技术研究院。研究院创新构建“一院三中心”体系,包括长江流域越冬甘蓝研发中心、嘉鱼蔬菜健康栽培研发中心和农机服务中心,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格局。

研究院汇聚了一支充满活力的青年科技突击队,11名成员中博士6人、硕士5人,专注于蔬菜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装备及新模式的研发、繁育与推广工作。种子是农业的“芯片”,关乎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。今年以来,研究院已引进2000多个甘蓝品种进行试验试种,致力于选育更适宜长江流域种植的优良品种。在研究院的品种选育基地,记者看到,除了常见的结球甘蓝外,还培育了水果甘蓝、羽衣甘蓝等特色新品种。
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科研助理 毛银:HD19,它是一种水果甘蓝,它的特点就是纤维感比较轻,它有比较高的糖分,水分也比较足。就很适合家庭来制作沙拉之类的餐品,这样的,它不适合炒制。青莲羽衣甘蓝它的特点就是拥有比较高的钙含量,它的钙含量是常见结球甘蓝的3倍以上,同时它拥有比较高的黄酮,是一种抗氧化物质,对人体的健康比较有好处。

除了品种选育,研究院还积极探索数字化健康栽培模式。通过推广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,有效降低种植成本;依托数字化栽培技术,全面实施绿色防控,杜绝化学农药使用,最终实现蔬菜产品的零农残目标。
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刘志雄:我们这里配套了一些传感器,有监测我们物联网的,有监测我们气候的,土壤温湿度、光照强度等等,包括我们土壤里面的养分,通过这些数据上传到我们平台里面之后,再反馈到我们水肥灌溉设施,以及我们杀虫的这些设施设备,自动化地来采取一定的措施,实现标准化的种植,目的是实现一个零农残。

机械化水平不足曾是制约嘉鱼甘蓝产业发展的瓶颈。针对这一问题,研究院专家经过反复试验,筛选出适合本地作业的农机组合作业方案,并建设了150亩甘蓝机械化示范区,将甘蓝生产全程机械化率提升至70%。
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科研助理 毛银:它们主要采用的是全程机械化的种植方式,全程机械化指的是从定植到收割的全程机械化种植,能大大节省我们的人工成本,并且它能极大提高(作业)效率。定植速度上是人工的5倍以上,而采收基本可以达到10倍。
据悉,2025年嘉鱼县蔬菜产业播种面积46万亩,预计全县蔬菜产量137.8万吨,预计产值64.4亿元,产值同比增长6%,以甘蓝、大白菜、南瓜、冬瓜为代表的优质蔬菜远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其中,潘家湾镇凭借年产值超10亿元的亮眼成绩,荣获农业农村部“农业特色产业十亿元镇”称号,成为嘉鱼蔬菜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。随着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装备和新模式的持续研发与推广,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插上科技翅膀的嘉鱼蔬菜将实现品质的持续提升,“嘉鱼蔬菜”公用品牌也会越擦越亮。
一审:余惠
二审:陈玲
终审:汪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