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云上咸宁编辑报道)
10月15日
中央文明办发布
2025年第三次“中国好人榜”
湖北省共有9人入选!
其中,咸宁
吕永红、张阳村榜上有名
湖北省上榜名单
助人为乐:
高性宽:三枚弹片藏功绩 一颗红心暖四方(鄂州市)
吕永红:质朴汉子坚持公益十余年 粥香饭暖传大爱(咸宁市)
于文英:社区“银龄志愿者”义务照顾社区老人十余年(黄石市)
见义勇为:
卜群斌:17楼高空并坐11分钟 保安大叔舍命“守护”轻生少年(襄阳市)
王 朵:“90后”银行行长 六次跳入刺骨河水连救四人(天门市)
敬业奉献:
贺宗耀:扎根乡村放电影52年 守护村民“精神家园”(宜昌市)
万 松:深耕数据织天网 忠诚履职保平安(武汉市)
易盛荣:翻山越岭奔波三十余年 群众少跑三百万公里(恩施州)
孝老爱亲:
张阳村:农村“铁汉”27年护病妻 割肾救子传父爱(咸宁市)
吕永红,男,1982年7月生,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舒桥村村民。前妻意外身亡后,他毅然扛起照顾前妻父母的重任,竭尽全力撑起11个人的大家庭。尽管生活压力大,但他仍热心公益,坚持做义工13年不停歇。他心系民生冷暖,2019年创办“爱心粥屋”,6年多风雨无阻免费提供早餐超13万人次;2023年又开办“幸福食堂”,帮助解决社区老人用餐难题,累计服务5万余人次。吕永红用一碗热粥、一餐暖饭传递人间大爱,温暖一座城。吕永红曾获“湖北好人”等荣誉。
苦难淬炼仁心 孝义扛起担当
2004年,吕永红与一位山东姑娘成家,经营起一家餐馆。女儿和儿子相继出生,正当两人憧憬美好未来时,2010年,一场无情大火吞噬餐馆,夺走爱妻生命,吕永红的人生一下子跌入深渊。在亲情支撑下,慢慢走出困境的吕永红,前往山东郑重向前妻父母承诺:“今生今世你们永远是我的父母,只要有需要,我随叫随到。”
十余年如一日,吕永红定期探望、寄送物资、嘘寒问暖,视如亲生父母一样尽孝、赡养。重组家庭后,面对孝养6位老人(含前岳父母)、抚育3个子女、偿还房贷的重压,吕永红始终未曾退缩和放弃。“爱是责任,更是力量。”生活的苦难没有压垮吕永红,反而淬炼出他坚韧的品格和深沉的大爱,成为其日后投身公益的初心源泉。
积善成德十余载 微光汇聚暖流
贫苦出身的吕永红深知困难家庭的难处,2012年他加入嘉鱼义工协会,开启了长达13年的公益坚守。他时常帮助孤寡老人、残疾人、困难学生,经常前往福利院捐款捐物,奉献爱心。他还带着孩子们一起开展志愿活动,让爱和奉献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、发扬光大。每当谈起这些,这个质朴的汉子脸上闪着喜悦的光芒。问起让他印象最深的事,他笑着说:“在别人遇到困难时能帮上一把,就够了。”
2019年,吕永红在走访中得知特困学生房同学的家庭困境,当即决定每月从微薄收入中挤出200元资助其学业,用于购买日常学习用品。其实像这样的活动,他一年不知道参加多少次,究竟捐了多少钱、买过多少东西,他从未计算过,他常说:“帮助他们,自己感到快乐!”
粥屋食堂连民心 善行不息惠桑梓
2018年冬天的一个凌晨,吕永红看见一位环卫工在寒冷的北风中,搓着冻僵的双手清扫着街面垃圾。“如果此刻有碗热粥、热茶给他们暖暖身子,那该多好啊!”吕永红筹备“爱心粥屋”想法应运而生。
面对重重困难,他毅然自筹资金3万元,于2019年依托自家餐馆创办嘉鱼爱心粥屋,免费为环卫工人、残障人士和60岁以上的老人供应早餐。风雨无阻运行六年多,吕永红个人默默垫付14万余元成本,服务超13万人次。
2023年5月,吕永红在爱心粥屋的基础上又开办起“幸福食堂”,解决60岁以上老人、残疾人及环卫工人一日三餐问题。“既营养又方便,帮我们省了很多事儿。”开业以来,每天都有50到60名老人固定到这里就餐,累计服务5万余人次,老人们对幸福食堂满是称赞和感激。
张阳村,男,1967年6月生,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石咀村村民。妻子患病后,张阳村辗转打工、筹措药费;妻子病重几近失明时,他便当起“人肉拐杖”,给伴侣最坚强的依靠;当儿子确诊肾衰竭,面对换肾才能“保命”的绝境,他不顾危险,毅然割肾救子。面对妻子重病、儿子肾衰竭的接连打击,张阳村以铁肩担起家庭重任,用27年的坚守生动诠释“丈夫”与“父亲”的深刻含义。
27年护病妻 坚守铸就“生命脊梁”
1998年底,一张诊断书打破了张阳村一家清苦却平静的生活——妻子王望云被确诊患有糖尿病和慢性肾炎。从此,“药不能断”成了这个家庭的日常,两个年幼的孩子更让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了张阳村肩上。为筹措医药费和养家糊口,他背起行囊辗转苏州、福建等地打工。
为多挣些钱给妻子治病,张阳村选择到福建的石材加工厂务工。每日高强度劳作,粉尘弥漫的工作环境让他患上了尘肺病,但他从未退缩。“只要能让妻子活下去,这点苦算什么。”他总是这样默默给自己打气。
2017年,妻子病情突然恶化。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病变让王望云双目近乎失明,每周还需三次往返医院做透析治疗。张阳村毅然放下外地工作回到家乡,化身妻子的“人肉拐杖”。无论刮风下雨,他都骑着摩托车准时送妻子去医院,回家后煎药喂饭、擦身按摩,将妻子照料得无微不至。27年寒来暑往,他用坚守给了病妻最坚强的依靠。
割肾救子 血肉之躯续写父爱如山
屋漏偏逢连夜雨。2018年末,厄运再次降临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,儿子张易被确诊为肾衰竭。医生明确表示,只有进行肾移植手术才能保住孩子生命,可配型难、费用高的现实如同两座大山,压得张阳村喘不过气。
面对儿子“保命难”的绝境,患有尘肺病的张阳村没有丝毫犹豫。他瞒着家人去做配型,当得知配型成功的消息时,这个沉默寡言的汉子眼中泛起了泪光。2020年,他强忍病痛,毅然躺上手术台,将自己的右肾捐给了儿子。“只要能救孩子,我这条命都能豁出去,何况一个肾。”朴实的话语里透露出的满是父爱。
儿子的肾移植手术取得成功,但术后仍需定期透析。于是,张阳村的摩托车上又多了一个身影。每周三次,他载着妻子和儿子往返于家和医院之间,风雨无阻。寒冬腊月的凌晨,寒风刺骨,他的胡子都结了冰,却始终咬牙坚持。这份以命换命的壮举,不仅拯救了儿子的生命,更书写了“为人父母,只盼孩子好”的无悔誓言。
大爱无疆 社会温情照亮苦难家庭
张阳村的大爱义举经媒体报道后,网友们纷纷伸出援手,9000余次爱心捐款跨越山海汇聚而来;村里的乡亲们自发组织捐款捐物,轮流到他家帮忙照料家务;村干部优先为他介绍零工,助他维持家庭生计。
当地党委、政府也迅速行动,为张阳村家庭落实低保提标、医保全覆盖等帮扶政策,还为康复后的张易安排了乡综治办的公益性岗位,让这个饱经磨难的家庭看到了生活的希望。
面对命运接二连三的打击,张阳村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。“党的好政策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,让我们全家倍感温暖。我会尽最大努力照顾好妻子和儿子,用爱和责任撑起这个完整的家。”这位农村“铁汉”的话语朴实而坚定,在岁月的磨砺中,他用行动诠释了何为担当,何为真情。
好人就在我们身边,
在平凡中创造不凡。
平民英雄、凡人善举温暖了社会。
向好人学习!
向好人致敬!
一审:金崇
二审:刘思祺
终审:汪洋